如果说躲过一次股市大跌有幸运的成分,那么,两次大跌都能安然躲开,是本事!
一个阳光和煦的冬日,在长城财富资产管理公司会议室里,记者见到了主管投资的公司副总裁沈志斌,听他讲述长城财富面对两次市场大波动,做出正确投资决策的故事:2015年在5000点下方提前清仓躲过此后的大幅下跌;2016年1月空仓静观熔断引发的市场大跌。
市场癫狂时保持冷静
上海证券报:在去年6月大跌之前跑出来,基于什么原因?
沈志斌:去年6月份在市场大跌之前长城财富就提前跑出来了。当时基于几方面的因素:一是上市公司的估值普遍较高,有的甚至高得十分离谱。当时创业板的估值,无论从PE还是PB都超过了2000年纳斯达克市场网络泡沫破裂时的水平;二是市场情绪十分高亢。当时我们投资经理管理的股票组合里,每天都有十几个涨停的,而且连续若干天都出现这种情况。根据以往经验,出现这么癫狂的情况,说明市场风险已经非常大了;三是从历史中找规律。这一轮牛市很大程度是靠杠杆资金推动,当时市场的融资金额占总市值比例已经超过了1990年代中国台湾股市泡沫最疯狂阶段的水平。我们是保险资管公司,主要管理的保险公司资产,追求绝对收益为主,当时浮盈已经远远超过预定目标。因此,从去年5月中旬的4500点左右,开始边打边撤,到6月中旬大跌之前出清了80%的仓位。所以,在市场大跌中损失比较小。
上海证券报:今年年初的市场下跌也躲过了?
沈志斌:去年大跌后,出现了一波反弹行情。当时我们判断为反弹,少量参与。到去年12月底,就彻底清仓了。因此,今年年初的市场下跌,对我们没有影响。
预判一季度投资风险较大
上海证券报:既然在去年12月底全部清仓,躲过了年初的大跌,为何不参与今年一季度的行情?
沈志斌:市场的一致预期是有春季行情的,我们当时预判今年一季度股票市场的投资风险比非常大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:一是汇率问题。我们从两三年以前,就一直在关注和研究汇率问题,我们在2015年底提出,汇率将成为影响2016年国内资本市场的最核心因素。去年11、12月份汇率的压力就开始显现,但是股市没有反映出来,我们判断一季度这种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大;二是领衔市场上涨的成长股业绩可能不及预期。去年底市场反弹的主要人气是聚焦在成长股上,如果成长股的业绩大部分依赖并购重组等外延型增长,对利润的贡献一定是下降趋势,这会引发市场失望情绪;三是多数成长股的估值水平仍然很高,无法与业绩增长相匹配。我们在年初提出,经历了连续两年的上涨,从概率上看,2016年股票市场继续大涨的概率较小,所以投资上要谨慎,牛市时可以靠讲故事、看市值,但市场进入调整周期就需要高标准、严要求。股票选择要多看PEG指标,PEG小于1,并且成长性确定的标的才能纳入组合。在年初满足这个标准的股票凤毛麟角,所以自然也没怎么加仓。
投资需要常识
上海证券报:您是研究员出身,在从事投资10多年的历程中,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?
沈志斌:投资一定要控制好风险,寻找风险和收益不对称性,努力把握低风险、高收益的机会。
我在每一笔投资之前,不是考虑能赚多少钱,而是考虑这笔投资投下去以后,如果出现了风险,最坏的情况下会赔多少钱,先把下行风险算清楚,然后再出手。投资是一个概率游戏,不可能保证全部成功,但是在投资之前,一定要做好功课,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。
计算好风险收益比,努力寻找低风险、高收益的机会。很多人都在研究巴菲特和索罗斯,我认为虽然两人的投资风格和投资领域不尽相同,但是有一点是完全一致的――两位投资大师都专注于高度确定性的投资,在风险收益比对自己极端有利时下大注。
同时,投资人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、拥有自己的投资体系和框架。
还有,投资很多时候需要常识。巴菲特也讲过,投资不需要太高智商,一定的性格特征,再加上常识,就可以成为优秀的投资人。很多时候,常识在重要决策关口可以帮助你轻易做出正确判断。